你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 市场主体 >  商贸流通物流

钢贸资金缺口源于“去杠杆化” 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12-10-22 浏览数:2

为何过去银行贷款给上海钢贸商多达1600多亿元的资金,远远超过了本埠钢材社会库存的总价值?原因很简单:金融杠杆化。

造成本轮资金缺口,源于有关部门不了解金融杠杆化,在不适当的时间段里——经济危机造成行情底部阶段,错误地启动了去杠杆化,使得原本可以支撑的钢贸行业失去了支撑,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资金缺口。

预警并非一味去杠杆化

去年11月,有关部门对钢贸行业发出预警报告,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闻风而动,收紧对钢贸商的贷款。

业内专家习惯地把有关方面收紧贷款的做法,视为对上海钢贸行业的一次清算,是挤泡沫、去杠杆化。

但是,我们从预警报告中得到的信息是:警惕、打击部分钢贸商利用金融杠杆化实施“诈贷骗货”违法乱纪行为,而非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时候一味地去金融杠杆化。

当业内“诈贷骗货”案频发之际,相关部门出台预警报告乃是履行职责,将起到有利于行业规范经营活动的作用。

可是,当我们把打击“诈贷骗货”视为“挤泡沫、去杠杆化”时,就有可能误伤利用金融杠杆化经营运作的企业,而当出现缩贷、断贷的状况后,就会造成或扩大行业资金缺口。

行业缺乏融资手段

据统计,全球金融资产约是实体经济的16~18倍。我国经济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,与众多金融化尚不发达国家一样,存在着弱杠杆化的通病,即使有一点儿泡沫也是可控的,有利企业发展,无须“挤泡沫、去杠杆化”。

基于这样的认识,中国经济在本轮危机中,不但不需要去杠杆化,而且还应进一步降存款准备金率、增加信贷和吸引更多社会资金,以提高金融杠杆化,帮助企业渡过经济寒冬。

在我国钢铁产业链上,钢贸行业是一个最弱杠杆化的环节。上游的矿业、钢铁工业和下游的用钢终端,但凡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,都会通过一定渠道上市,使经济实体在金融市场里实现翻番的金融价值。

迄今为止,在钢铁产业链上,惟有钢贸行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,无法借助社会资金实现本业资产价值金融杠杆化。

任何政策的制定,都是建立在区别对待基础上的。因此,在本轮解决钢贸资金缺口中,有关部门应该对不同个案采取不同处理的方法,对类似“诈贷骗货”严惩不怠,对规范钢贸商遇到资金缺口就应扶一把。

钢贸商自身也需反省

虽然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口源于去杠杆化,但不等于钢贸商没有反省之处。钢铁物流金融化是一新理念,更需要用新观念去正确地解读。

前不久,一批钢贸商被推到被告席上,其中的大多数人很难与“诈贷骗货”划上等号,而是受到了传统观念的伤害才走到这一步的。这些朋友往往把贷来的钱 视为自己的钱,表现在行动上就是“我的钱,我作主”,进而在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支配下,“干到哪里是哪里,能赚到钱就是硬道理”,违反了贷款最基本的常识——专款专用,导致头脑发热,安全防范意识、预案尽失,用短期贷款花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去,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。

在本轮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缺口中,钢贸商要反省的方方面面有很多,其中有一条必须铭刻于心:在利用资金杠杆化的过程中,诚信是不可或缺的,按时还贷是必须的,这就需要借贷严格遵守融资贷款的各项制度。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时候,把规避风险放在首位。

上一篇:钢贸商赌涨 亿万钢材“囤”1年 下一篇:钢贸企业遭遇税收 “硬指标”